|
尹先炳因生活作风问题被降级,1955年仅获授大校军衔,与同期将领(如秦基伟)形成鲜明对比。
卓越军事才能与个人作风问题导致其军旅生涯的戏剧性转折,成为解放军首任军长中唯一未获将衔者。 指挥黑水河战役,歼灭日军士官训练队,火攻战术全歼日军军官。 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(朱德警卫团),参与百团大战。 率16军参与渡江战役、解放大西南,创单日行军180里记录。 指挥西南剿匪,采纳刘伯承“集中优势兵力”战术,歼灭国民党残部1.7万人。 率志愿军16军(全军唯一苏式装备合成军)驻防西海岸,发明“倒刺雷”炸毁美军M26坦克。 1953年停战前夕,组织步炮协同作战,歼灭美军第三师一个连。 朝鲜战场期间沉迷舞会,为军官配备女文化教员,与朝鲜女翻译金顺姬婚外情致其自杀。 私赠镀金M1911手枪,组织“战场舞会”引发外交争议。 1953年遭中央调查,被毛主席点名批评“生活作风不正”。 1955年授衔降级:原拟中将改授大校,行政级别连降五级。 1956年开除党籍,调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。 战功认可: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,军事博物馆陈列其缴获日军武器。 争议定位:被列为“反面典型”,战例与作风问题共同构成军史警示案例。
与秦基伟搭档:抗战时期任冀西游击总队副司令,秦基伟为下属旅长;解放战争时期分任二野16军军长与政委。 刘伯承指导:采纳“集中优势兵力”战术,黑水河战役后获赞“有斗志才有战术”。 黑水河火攻:1940年以柴火烧毁日军藏身寺庙,全歼100余名军官,缴获山炮1门。 授衔现场对比:1955年秦基伟领上将衔时,尹先炳因大校衔“喉结滚动,未发一言”。 临终遗言:1983年请求骨灰撒朝鲜临津江,称“最对得起的是打仗,最对不起的也是打仗”。 1930年参军,15岁加入红军,1983年逝世。 1952年评级为正军级,1955年降为准军级。
|